来源: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6 浏览量:
七月流火,党旗飘扬。在这个承载红色记忆与革命激情的月份,温州大学电气电子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色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红七月·服务月”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学生家访、访企拓岗、志愿服务、微党课宣讲等多个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社会实践,彰显青年担当作为
七月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时间点,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精心组织多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温州各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企业观摩等各类实践活动。在社会调查领域,组织学生围绕“电气电子类温州高校毕业生留温就业情况”,走访一线企业,探访应届毕业生,并撰写调研报告;在乡村振兴领域,溪江文履暑期实践队奔赴永嘉县楠溪江,聚焦狮子岩、苍坡古村等景点采风取景,用镜头记录山水诗意与田园风光,同时化身“环保卫士”清理景区杂物,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之美,助力擦亮乡村文旅名片;在企业社区,绿芽暑期实践队走进景山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破冰游戏拉近距离,结合小暑节气科普与环保蒲扇DIY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绿色理念融入社区服务,为儿童成长注入温暖力量;在AI科普课堂,云智立暑期实践队在亚龙智能产业学院开展“AI设计师”和“AI文学家”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用AI创作画作、设计3D模型,还通过与李白“跨时空对话”创作诗歌MV,让科技启蒙与文化传承在趣味互动中落地生根;在残疾人帮扶领域,益行暑期实践队召开首次成员见面会明确方向,先后走进鹿城、龙湾、瓯海三地残疾人之家,通过教授“捕梦网”“包挂”等文创手工,丰富残疾人生活、提升动手能力,尝试以文创助力增收,用志愿服务传递人间温情。
二、暖心家访,搭建家校共育桥梁
学院积极推进“百名教授访百家”行动。把学生家访作为了解学生情况、加强家校沟通、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举措。今年暑假,学院组织了包括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的多支家访队伍,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们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培养计划。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家访效果显著,老师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导,还从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建议,也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院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通过家访,学院进一步拉近了与家庭的距离,为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访企拓岗,助力学生就业发展
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学院班子利用暑假积极开展高密度访企拓岗活动。先后走访了温州聚创、创奇、金锚、一卡、亚龙等多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走访过程中,学院相关负责人围绕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及服务地方等方面进行介绍,展示了学院综合实力与育人特色。校企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后续合作方向凝聚共识,同时举行“温州大学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起更加坚实的桥梁。后期,学院将总结梳理访企拓岗经验,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人才。
四、微课宣讲,拓宽思政工作效度
受温州市民宗局邀请,今年暑期,我校思政微课一等奖获得者、辅导员陈海彤老师远赴新疆拜城,参加拜城县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俗文化“大巴扎”活动,以思政微课的形式,宣讲近年来浙江温州的发展路径和成就,相关信息被省教育厅思政平台“浙江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报道,在谈到此行的体会时,海彤老师说“思政教育不仅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在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中的也能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心,做好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工作”。
在此次“红七月・服务月”活动中,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政治领航、学业助航、生活护航深度融合。积极响应《温州大学党员先锋引领“十要”》文件号召,广大共产党员、青年学子以身作则,在各项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通过一系列有特色、有温度、有实效活动,强化了家校联系,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打开了思政教育视野。
(一审:潘龙飞 二审:廖晓安 三审: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