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浏览量:
近年来,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聚焦“党建+”融合模式,以“电亮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将红色基因深度嵌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的全过程。
这个七月,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动”“人才共育”为主题,密集开展5场校企互动活动,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赋能、人才共育、服务地方”的系统性实践样本,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学院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双向奔赴”
7月15日,学院班子走进亚龙智能装备集团,围绕“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展开深度对接:依托校企资源,打造“微专业”,探索“亚龙国际班”和“工程师学院”建设,把双语教学、跨学科项目植入培养方案;企业同步开放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智能制造集成系统等真实产线,邀请教师团队联合攻关人工智能算法、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课题;现场还授牌了“温州大学就业实习基地”,搭建“认知—实践—创新”三级递进平台,让学生在大一感知产业、大三嵌入项目、毕业前完成成果孵化。
亚龙集团董事长陈继权用一句话点明初心:“让教育更贴近产业,让技术更赋能教育。”双方就推进温州大学亚龙智能产业学院建设达成共识,将持续迭代合作方案,把课堂搬进车间,把研发写进教材,实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
校企联动:从乐清到温州的“链式合作”
7月10日至15日,学院班子与师生代表连续奔赴乐清创奇电气、金锚电力和温州一卡锁具,以“党建共同体”为纽带,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合作套餐:在创奇电气,校企共建智能电网联合实验室,董事长张相永作为行业精英受聘“校外导师”,博士教授挂职“科技副总”,共向发力破解技术瓶颈;在金锚电力,贯通大一认知、大三实践、研究生研发“三级实践基地”,同步开通“实习就业直通车”,让优秀大三学生“毕业即签约”;在一卡锁具,揭牌“工业物联锁产业化基地”,依托温大智锁院,加速NFC无源工业柜锁成果落地,联手起草行业标准。
7月11日,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一行赴浙江聚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望慰问“深蓝引擎”实践队并授牌“温州大学就业实习基地”,再拓校企合作新版图。三场授牌、签约、聘任仪式把组织力转化为校企协作的“黏合剂”,实现需求、人才、平台、成果全链条无缝对接。
人才共育:红色充电站的“工匠精神”传承
7月11日,学院党委与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把“红色充电站”升级为2.0版,以“三共”机制让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校企同上一堂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廉洁党课,把清廉基因植入职业起点;8名省公司劳模、技术专家受聘“校外讲师”,与党员教师结成“双导师”,对学生实习、科研、就业实行三年一贯制跟踪;每月一期的“检修技术微党课”把220 kV现场搬进教室、把AI仿真推上云端,实现沉浸式、可回放的“双课堂”。
在“劳模工作室”,同学们围着全国技术能手拆解隔离开关,看铁丝飞舞、听火花噼啪,2022级张同学写下感言:“红色充电站不仅加满技能电量,更是点亮信仰灯塔。”
正如学院党委书记在总结中所说:“‘电亮先锋’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束党建微光,汇聚成照亮中国智造未来的火炬。” 从亚龙集团的智能制造车间,到国网温州的变电检修现场;从乐清电气的联合实验室,到一卡锁具的研发中心,“电亮先锋”正以星火燎原之势,书写着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温州答卷“。
相关链接:中国教育在线 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507/t20250729_26835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