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30 浏览量:
一脸慈祥,满头银发,略带厚度的黑框眼镜,行走在北大燕园六十余载的姜伯驹先生,一如他的专业,沉稳内敛。11月25日下午,温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及夫人徐川荣女士首次回到家乡温州来访我校,在会展中心二楼叶适厅举行“让数学之美走入生活”院士论坛,与温大师生、温州市数学会的数学教师们交流座谈。期间,他挥毫题字“温大数学文化馆”,并赠书给学校。我校敦聘姜伯驹院士为名誉教授,副校长钱强颁发聘书。
姜伯驹出生于数学世家。父亲姜立夫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开拓者之一,第一个获得国外数学博士学位的温州籍数学家,中国最早的“数学博士”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数学最早的播种人之一。姜伯驹先生深受父亲影响。他不到16岁就考入北京大学,青年时便创立了著名的“姜子群”“姜空间”方法, 1978年以后,他将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学结合起来,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Nielsen不动点猜测”。1983年,姜伯驹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专著《Nielsen不动点理论讲座》同年被美国数学会收入丛书出版,代表了当时不动点理论研究的水平。姜伯驹所研究的拓扑学,是基础数学的基础。只要一说到拓扑学,姜伯驹看惯了波澜的眼睛里总是闪着明亮的光。这份对于数学的迷醉,与生俱来地浸润在姜伯驹的血液里。从青春少年到知名学者,辛勤的努力为姜伯驹带来了接踵而至的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姜伯驹院士对于温州大学的建设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5月6日,时任温州大学的谷超豪校长联名姜伯驹等10位温州籍院士写给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一封信,关于尽快在温州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建议中,信中提到,“尽快建设一所多科性、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是当务之急……这将使温州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有一个飞跃,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温州建设。”姜伯驹等院士们殷切的期盼得到了温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经过与两校的沟通、协商和可行性论证,2003年8月15日,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决定合并两校组建新温大。2004年5月,教育部同意两校的合并筹建,筹建期为一年。2006年2月,教育部发文宣布新温州大学正式建立。
姜伯驹先生怀着让数学服务于民族振兴与国计民生的理想,站立讲台50余载,直到70岁还坚持查阅学生作业;着眼于数学学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倡导高校数学专业的转型;关心中小学数学教育,年逾花甲仍带头谏言中国数学基础教育;重视数学的推广与普及,亲自动手写科普著作,时常出现在科普讲台上。“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姜伯驹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姜伯驹已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造就了国内拓扑学领域生气勃勃、后继有人的局面。
来访期间,姜伯驹院士对温州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期许,他说,高校与地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建设新温大是群众的呼声,也事关温州人民在本地接受优质大学教育的利益。
上一篇:
【专业宣讲】我的大学,我的专业下一篇:
【专业宣讲】我的大学,我的专业